(沈楚雄律師熱線)如今,不辦預付卡,享受不到優惠不劃算,辦理了預付卡,又經常遭遇辦卡方突然“跑路”,卡上的錢打了“水漂”。消費者在遭遇到健身卡糾紛,該如何依法維權最有效?
兩年前,小李在某健身中心購買了5年的會員卡,支付一筆不菲的費用。今年8月,該健身中心在沒有事先通知小李的情況下,突然終止服務,關門歇業。小李將健身中心起訴至法院請求退還會員費。法院經審理后認為,小李與健身中心構成服務合同關系?,F健身中心已經關閉,無法繼續提供服務,其行為已構成違約,故小李要求賠償扣除了已經提供服務天數的入會費的訴訟請求,于法有據,法院予以支持。
對此,沈楚雄律師認為:消費者辦理長期健身會員卡,必定要支付更高額的會員費。根據相關健身服務市場調研顯示,近年來健身服務行業糾紛特點為逐年增長、集中爆發,案件多為健身中心經營不善、突然關門。律師提示消費者:1.謹慎辦理2年以上的會員卡;2.辦理會員卡一定要簽署正規的《健身服務合同》;3.增加違約條款;4.辦理會員卡前,登陸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該健身公司糾紛狀況,在網上進行健身公司的背景調查。
另一方面,還存在眾多健身公司尚未營業便提前預收費的情況。健身公司尚未營業,消費者提前交錢辦卡存在三種風險:1.健身公司缺乏經營手續,導致無法正常營業;2.健身公司超前預收大量會員費之后,經營者卷錢跑路;3.消費者遭受損失后,起訴健身公司,由于健身公司尚未辦理工商登記,消費者難以確定適格的被告。
上述三種風險引發的訴訟,即使消費者勝訴,由于健身公司自身有各種經營問題、資金鏈中斷問題,案件因此存在執行不能的風險。沈楚雄律師提示消費者在考慮尚未營業的健身房時:1.謹慎提前交費;2.登陸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健身公司登記信息;3.交費收據上除加蓋健身公司公章外,再增加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簽章,減少執行不能的風險。消費者應對健身服務行業糾紛,應當事前主動調查、事后積極維權;采取糾紛預防與理性維權相結合,消費者必能減少損失,享受健身的樂趣。